缺牙不補?! 「齒」生危機大!
全台超過118萬缺牙銀髮族身陷無齒風險而不自知
《真實案例一》 吳先生,75歲,植牙2顆,1994年植入,迄今18年
當年因深受牙周病困擾,必須拔除門牙旁的牙齒,導致門牙牙床骨無法支撐承受,門面就像「兔寶寶」般漸漸往下墜,為了避免「牙崩齒落」危機,除了不太敢用門牙咬斷食物,吃東西常囫圇吞棗外,甚至一開口說話就擔心牙齒會隨時崩盤,更遑論暢所欲言、開懷大笑了,身心健康因此大受影響。經醫師謹慎評估、透過人工植牙、牙冠贋復與持續治療後,重拾自信、找回開朗笑容,深刻體會到牙齒健康對整體健康的重要性。近二十年來,謹守「保養愛車」的觀念來保養牙齒,定期回診追蹤,養成正確清潔、使用、維護的良好習慣,以提高植牙使用壽命,快樂享用一輩子。
《真實案例二》 李郭女士,72歲,植牙10顆,1996年植入,迄今16年
早年因牙齒狀況差,下頷兩側大臼齒全部拔除,但是長期戴活動假牙,卻限制了許多美食,不能吃太硬食物,尤其是最喜愛的海鮮硬殼類食物,更是無緣,常以牛奶泡麵包,或煮爛的麵條和青菜果腹,雖然子女常邀約外出上館子,總是無奈拒絕,無非是「望著滿桌豐盛佳餚卻無法大快朵頤」。此外,也常因咬合不良而疼痛不舒服,本想調鬆假牙後應該會稍有改善,沒想到卻因吃東西而常掉出來,糗態百出!加上三餐飯後皆須拆下清洗,生活相當不便。為了找回一口好牙,擺脫殘障、衰老印象,便下定決心整頓牙齒,從剛開始植牙4顆,陸續單顆植牙6顆,現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,牙口比年輕人還好呢!今年已經70多歲了,還是可以滿足咬著心愛的大閘蟹,開心的說:「享受美食真是人生一大樂事,品嚐美味的感覺真好!」
骨整合是劃世代發現 引領植牙世界60年 44年植牙成功見證者 堪稱植牙界的活歷史
人工植牙是缺牙治療新觀念,台灣諾保科廖國欽總經理表示,早在1952年,知名瑞典科學家、現代種植學之父- Per-Ingvar Brånemark教授發現骨整合現象~ 鈦金屬可以與人類的骨組織緊密結合,從而發明植體,為缺牙人士帶來福音。1965年,首次為一名牙齒已脫盡的病人裝配植入式假牙,至今四十多年後,雖然離開人世,該假牙仍然功能良好。1967年,第二位患者 Sven Johansson更用11支植體完成上、下顎全口重建,歷經44年、如今90歲高齡依然健康完好,已成為植牙界的活歷史。四十年多來,這種植牙方法不但有詳盡的臨床記錄,更精益求精、不斷研發,現今患者可以放心接受植牙,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。隨著國人對口腔保健日益重視,台灣也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,牙齒全口重建及植牙需求更甚以往,因此攸關手術成敗之一「牙科人工植體」已成為關鍵要素!
吃得巧又好 一口好牙常保老當益壯
人口老化已成全球趨勢!根據2012年行政院主計總處顯示,台灣65歲以上老人已超過250萬人,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。年長者常保身體健康,就是兒孫最大福氣!臺大醫院牙科部副主任林立德醫師表示,銀髮族要保持身體健康不顯老,首要條件就是吃得巧又好,均衡攝取身體所需營養,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正常作息,讓身體機能沒有負擔的自然運作!然而,牙齒的衰老,卻常常讓銀髮族們力不從心!因此,擁有一副好牙,才能自在品嚐美食、攝取豐富營養、落實身心健康。
缺牙不補 健康虧很大
缺牙不是病,因此容易被忽視,所以缺牙不補的情況在台灣十分普遍。林立德醫師指出,根據衛生署國健局調查,台灣65歲以上全口無牙率為21.5%,與新加坡、美國相近;台灣45歲以上有齒列人口(非全口無牙者) 五年累積缺牙率為35.9%,65歲以上缺牙率為47.2%,顯示隨年齡增加,缺牙率也快速增加,因老化造成之牙齒損壞與脫落,促使牙齒修復需求增加。
常見缺牙原因多來自各種碰撞意外、嚴重齲齒及牙周病等,長期缺牙容易造成咀嚼功能退化、影響發音功能,甚至導致剩餘牙齒負擔過重、減短牙齒壽命。
缺牙治療方式包括傳統式牙橋(固定假牙)、活動假牙與人工植牙等,活動假牙會長期壓迫口腔黏膜,造成黏膜破皮不舒適及齒槽骨吸收,而固定式假牙則需磨損缺牙區兩側健康牙齒,雖然價格較人工植牙便宜,且沒有活動假牙美觀及功能不佳、使用後需拆卸清洗的問題,但牙齦較易萎縮,也有細菌易入侵假牙縫隙造成二次蛀牙的困擾。
人工植牙是目前治療趨勢,將鈦合金植體植入齒槽骨,再裝上假牙,即使原本就可以製作固定假牙的人,如今可以不必犧牲兩側健康牙齒,就可有效重建微笑齒列;原本只能製作活動假牙的病人,有了人工牙根,就可以擁有固定假牙,享受高品質的生活。但骨質發育尚未完成之青少年、抽菸、吃檳榔、慢性疾病例如嚴重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凝血功能不佳、糖尿病、癌症(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病人,傷口癒合會受影響)、嚴重骨質疏鬆症(骨頭密度不夠、無法承受咀嚼力量) 等,則不適用於此療程。
人工植牙演化終極 前牙膺復美學再現
信澤牙醫診所張祖澤院長指出,缺牙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,年輕人缺牙比例也有逐漸攀升趨勢。近年來拜各項運動瘋潮所賜,意外事故發生機率頻增,其中因為車禍或運動傷害,摔傷跌倒造成門牙外傷斷裂,甚至牙齒整顆掉落意外等,所在多有。然而,人工植牙應用在口腔前牙區,長久以來都是植牙膺復領域最大的挑戰,因為拔牙後齒槽骨嵴的吸收,造成牙肉嚴重萎縮,在上頷前牙區最為明顯,往往使醫師與病患卻步。
牙齒美學治療範疇包含前牙部位,一般指前面六顆牙,包括中門牙、側門牙及犬齒,兩側加起來總共有六顆。現今前牙美學的範圍甚至已經延伸到小臼齒,治療項目包括了全瓷冠、瓷牙貼面、牙齒美白、軟組織重整、齒列矯正等,無金屬補綴物例如全瓷冠、瓷牙貼面,已經成為前牙美學主流。
張祖澤院長強調,不論真牙、假牙、植牙或全瓷牙冠,皆需善加保養,才能長久使用。一旦牙齒有外傷時,需持續密切觀察變化,因為撞傷牙齒可能造成牙髓壞死,若未及時治療,會造成牙根尖周圍組織發炎或牙根吸收,導致牙齒喪失,影響美觀與增加假牙製作複雜性。
一口好牙活到老 謹守牙齒保健三秘訣: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定期保養
「植一次牙受用一生!?並非一勞永逸!」成大醫學中心牙科部兼任主治醫師曾春祺表示,由於人工牙根沒有牙周膜,對各種反應比自然牙齒遲鈍些,若忽略口腔清潔及照顧,仍會有牙周病,縮短植牙壽命,因此植牙後之日常保健更顯重要,必須養成保持正確口腔清潔習慣。植牙保養其實與自然牙完全相同! 建議每天至少刷兩次牙(早餐後、睡覺前各刷一次);加上睡覺前用一次牙線即可。值得一提的是,刷牙品質比刷牙頻率更重要。至於常見保護植牙的工具,與保護自然牙完全一樣,除了一般軟毛牙刷(或是電動牙刷)、牙線外,牙間刷及牙橋穿引線等,都是護齒好工具。至於漱口水的使用則因人而異,可以請教牙科醫師。此外,人工牙根和自然牙一樣,也不能咬太硬的食物,例如骨頭、堅果等。只要謹守護齒三大秘訣:「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、定期保養」,每半年定期回診檢查、持續追蹤,就能讓人工植牙發揮最大功效,笑容更加燦爛,找回自信人生。
曾春祺醫師再度提醒,牙齒好壞影響全身健康,尤其邁入銀髮樂齡年紀,更要注意自己的口腔狀況,定期接受專業牙醫師口腔檢查,常保牙齒健康狀態。牙齒好、人不老,重拾優質生活與「吃的樂趣」,健康快樂呷百二!
###
宸邦行銷公關
留言列表